农牧云
访问量:10851277

湖北应城:农业科技推动糯稻产业高质量发展

   2024-09-29 新华社新媒体1780
导读

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城北街道红堂村举行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上,主播在现场直播带货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 新华社武汉9月29日电(记者田中全)9月,糯稻进入丰收期。在湖北省应城市田店镇,52岁

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城北街道红堂村举行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上,主播在现场直播带货。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 新华社武汉9月29日电(记者田中全)9月,糯稻进入丰收期。在湖北省应城市田店镇,52岁的种粮大户田新华驾驶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,金黄色的稻穗卷入机器,田间只留下粉碎的稻梗和一排排整齐的稻茬。

约莫三个来回,收割机的谷仓就装满了稻谷。“糯稻现在已有七八分熟,是收割的好时候,要是过些天稻谷熟透了再收,就要掉籽了。”田新华擦了擦脸上的稻壳,拍了两下方向盘说,“这是我今年新买的收割机,第一次下地,效率很高。”

今年湖北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,降雨较少,田新华种植的300亩糯稻稍有减产。“今年每亩能收1300斤稻谷,比去年少了100多斤。”这位种了20多年糯稻的农民说,“我种的是孝感市农科院选育的品种,抗性强,收成再差,也比以前每亩只收几百斤稻谷的时候强多了。”

应城市地处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,境内岗平坡缓,耕层深厚适宜,保水保肥力强,糯稻种植历史悠久。近年来,应城糯米被评为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”。

虽有自然禀赋,但长期以来,应城糯稻品种单一,种植分散,不成规模。自20世纪90年代起,当地开始着力发展糯稻产业。尤其近年来,应城市加速推进糯稻育种选育,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,加大农机购置补贴,糯稻种植面积达39万亩,年产量达26万吨。如今,糯稻已成为应城的金字招牌。

季节不等人,秋收胜黄金。和田新华一样,眼下,广大稻农正抢抓农时和晴好天气加紧收割……一望无垠的稻田里、阡陌纵横的乡径上,机械的轰鸣声、鸣笛声交织一起,仿佛一曲动听的交响乐。

按照白天作业的进度,有些长势好、面积大的田块难以及时完成收割。连日来,国网孝感供电公司派出多架应急照明无人机支援稻农晚上抢收。

夜晚时分,杨河镇下王村村民王国红的大片稻田,被两盏飞起的“小太阳”照得亮亮堂堂。稻田里,收割机往返作业,引得不少村民围观。“收割机自带的机灯照明不足,遇到坑洼还容易陷车。”王国红说,现在有了照明无人机,夜间收割更省心了。

基于庞大的种植基础,当地糯稻产业正向精深加工转型。抢收日夜推进,加工分秒必争。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位于陈河镇的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,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收购生产季。

走进中磐粮油公司,只见各类农用运输车,满载稻谷、排成长队,等待检验和称重。厂房深处的智能化生产线上,除杂、分选、抛光等工序有序进行。

“我们24小时收购稻谷,‘歇人不歇机’,全天进行烘干。”公司综合经理刘娥说,公司已发展订单种植15万亩,带动农户增收3000万元以上。公司目前日产精米600吨,糯米成品已成为全国知名食品行业和各大酒厂优选的原材料。

目前,应城市糯稻深加工规上企业达26家,年综合产值超21.5亿元。应城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李建说,糯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,应城市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不断延伸产业链,开发新产品,提升附加值,增加新效益,聚力推动糯稻全产业链发展,推动乡村振兴。


 
(文/小编)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0相关评论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nmy188.com/news/show.php?itemid=404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@qq.com。
 

服务热线:

18992657222

周一至周五
09:00 - 17:30

平台服务

增值服务

帐户服务

关于我们

扫码关注公众号     微信小程序
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

@农牧云  陕ICP备2023008671号-1  公网安备4001184567号